临床应用
特别鸣谢
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
刘明俊、谢璐涛医生
提供病例分享
“经历两次心跳骤停,两次ECPR,从VA-ECMO到VAV-ECMO再到VV-ECMO,从深度昏迷,脑出血,到解决抗凝大难题而后意识恢复清醒状态ECMO,两次血管外科撤机手术,两次介入肺动脉血栓处置,最后成功ECMO撤机,化险为夷。”
2024年2月20日,正月十一,大街小巷洋溢着复工的生机与活力,而就在这天,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诊了一名心脏骤停的患者,患者到达科室时氧合指数和血压值都严重偏低,经急诊医学中心团队积极的心肺复苏,患者仍不能恢复自主循环,复苏团队马上为患者实施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心肺复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肺支持,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
图一 生命支持和生命体征监护
患者兰女士(化名)今年43岁,病发当日在工作场所突然晕倒,随后突发心脏骤停,经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专家团队的准确判断,为该患者进行了肺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兰女士的右侧肺动脉被完全堵塞,右侧肺叶内几乎看不到血液。
图二 肺动脉造影和CTPA诊断
在ECMO支持和第一次介入取栓后,相较于入院检查,兰女士右肺动脉主干及右上支肺动脉充盈缺损消失,血流通畅,右肺动脉中、下支仍然堵塞:
图三 第一次介入取栓后肺动脉造影和CTPA影像
于2月28日床旁进行EIT监测,结果也提示患者右肺背侧区域存在明显的灌注信号缺失:
图四 EIT床旁实时监测
图五 EIT监测影像结果
图六 EIT与CTPA和肺动脉造影的影像对比
2月28日晚,急诊团队联合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再次为兰女士行血栓处理及动脉修补后,将VAV-ECMO成功切换为VV-ECMO,2月29日再次行EIT监测,可见右肺灌注缺损已明显恢复,各ROI的L/H分布趋于均匀:
图七 第二次介入取栓后的EIT影像缺损已明显恢复,各ROI的L/H分布趋于均匀
肺栓塞问题得到解决,急诊医学中心的老师开始为兰女士制定撤机计划,2月29日至3月5日期间,兰女士意识逐渐恢复,清醒状态 ECMO,经过15天的ECMO支持,于3月5日ECMO成功撤机。
众所周知,急性肺栓塞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是一种非常凶险、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由肺栓塞导致的休克或者心脏骤停,抢救时机稍纵即逝,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血管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下,兰女士得到了及时的诊断、生命支持和治疗,最终化险为夷,可以说,对于兰女士来说,迅速准确地病情评估、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都是最终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结语
一直以来,华睿博视致力于成为非放射性成像技术的领航者,以科技创新为用户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华睿博视首发的电阻抗成像产品Infivision ET1000系列,实现了对肺部通气及血流灌注信号的无创、无辐射的床旁连续动态监测。
EIT动态趋势变化观测功能,可作为病人肺栓塞可能性的床旁初筛工具,实时评估患者肺内血流灌注分布状态,同时减少重症危急患者转运及有创操作的风险。随着EIT技术的发展,我们也殷切地希望今后能为肺栓塞及肺血管病的诊治提供强大助力,将这项技术普及到全体医务人员,并真正惠及有需求的患者。